《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商君》原文、翻译及鉴赏

【导语】:

夫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2],闳夭事文王[3],周公辅成王也[4],岂不亦忠圣乎[5]?以君臣论之,商君、吴起、大夫种其可愿孰与闳夭、周公哉[6]?应侯曰:商君、吴起、

  “夫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2],闳夭事文王[3],周公辅成王也[4],岂不亦忠圣乎[5]?以君臣论之,商君、吴起、大夫种其可愿孰与闳夭、周公哉[6]?”应侯曰:“商君、吴起、大夫种弗若也[7]。”蔡泽曰:“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8],惇厚旧故[9],其贤智与有道之士为胶漆[10],义不倍功臣[11],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蔡泽曰:“今主亲忠臣,不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君之设智[12],能为主安危修政[13],治乱强兵,批患折难[14],广地殖谷[15],富国足家,强主[16],尊社稷[17],显宗庙[18],天下莫敢欺犯其主,主之威盖震海内[19],功彰万里之外[20],声名光辉传于千世,君孰与商君、吴起、大夫种?”应侯曰:“不若。”蔡泽曰:“今主之亲忠臣不忘旧故不若孝公、悼王、勾践,而君之功绩爱信亲幸又不若商君、吴起、大夫种[21],然而君之禄位贵盛[22],私家之富过于三子[23],而身不退者,恐患之甚于三子[24],窃为君危之[25]。语曰:‘日中则移[26],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27];进退盈缩[28],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故‘国有道则仕,国无道则隐[29]。圣人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3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1]’。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32],意欲至矣[33],而无变计[34],窃为君不取也。

  “且夫翠、鹄、犀、象[35],其处势非不远死也[36],而所以死者,惑于饵也[37]。苏秦、智伯之智[38],非不足以辟辱远死也[39],而所以死者,惑于贪利不止也。是以圣人制礼节欲[40],取于民有度[41],使之以时,用之有止[42],故志不溢[43],行不骄,常与道俱而不失[44],故天下承而不绝[45]。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46],至于葵丘之会[47],有骄矜之志,畔者九国[48]。吴王夫差兵无敌于天下,勇强以轻诸侯,陵齐、晋[49],故遂以杀身亡国。夏育、太史噭叱呼骇三军[50],然而身死于庸夫[51]。此皆乘至盛而不返道理[52],不居卑退处俭约之患也[53]。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54],尊爵必赏,有罪必罚[55],平权衡[56],正度量,调轻重[57],决裂阡陌[58],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59],劝民耕农利土[60],一室无二事[61],力田稸积[62],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63],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成秦国之业。功已成矣,而遂以车裂[64]。楚地方数千里,持戟百万[65],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一战举鄢、郢以烧夷陵[66],再战南并蜀汉[67];又越韩、魏而攻强赵,北坑马服[68],诛屠四十馀万之众,尽之于长平之下,流血成川,沸声若雷[69],遂入围邯郸,使秦有帝业。楚、赵天下之强国而秦之仇敌也,自是之后,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70],白起之势也[71]。身所服者七十余城[72],功已成矣,而遂赐剑死于杜邮[73]。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74],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75],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南收杨越[76],北并陈、蔡[77],破横散从[78],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79],禁朋党以励百姓[80],定楚国之政[81],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功已成矣,而卒枝解[82]。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免会稽之危[83],以亡为存[84],因辱为荣[85],垦草入邑[86],辟地殖谷,率四方之士,专上下之力[87],辅勾践之贤[88],报夫差之仇,卒擒劲吴[89],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90],勾践终负而杀之[91]。此四子者,功成不去,祸至于此。此所谓信而不能诎[92],往而不能返者也。范蠡知之[93],超然辟世[94],长为陶朱公[95]。君独不观夫博者乎[96]?或欲大投[97],或欲分功[98],此皆君之所明知也。

  “今君相秦,计不下席[99],谋不出廊庙[100],坐制诸侯,利施三川[101],以实宜阳[102],决羊肠之险[103],塞太行之道[104],又斩范、中行之涂[105],六国不得合从,栈道千里[106],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107],君之功极矣,此亦秦之分功之时也。如是而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108]。吾闻之,‘鉴于水者见面之容,鉴于人者知吉与凶[109]’。《书》曰‘成功之下,不可久处[110]’。四子之祸,君何居焉[111]?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观[112],必有伯夷之廉[113],长为应侯,世世称孤[114],而有许由、延陵季子之让[115],乔松之寿[116],孰与以祸终哉? 即君何居焉? 忍不能自离[117],疑不能自决,必有四子之祸矣。《易》曰‘亢龙有悔[118]’,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自返者也。愿君孰计之[119]!”

  应侯曰:“善。吾闻‘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先生幸教,雎敬受命。”于是乃延入坐[120],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辩士,明于三王之事,五伯之业[121],世俗之变,足以寄秦国之政[123]。臣之见人甚众,莫及[123],臣不如也。臣敢以闻[124]。”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125]。昭王强起应侯[126],应侯遂称病笃[127]。范雎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128]。

  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129],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人质于秦[130]。

  【段意】 写蔡泽用“物盛则衰”的道理,并引用古人的话,进一步劝说范雎应在志得意满之时,像范蠡那样及时引退,勿步文种、吴起、商鞅等人后尘。范雎听后深以为然,乃谢病请归相印。而蔡泽则因范雎的荐举得见昭王,被用为客卿。寻为秦相,献计攻灭周室。不久辞相位,封为纲成君,后曾为秦出使燕国。

  字数:2540

  注释

  [1]少:稍微。得间(jian):有间隙可乘。谓蔡泽所论已开始为范雎接受,有了进一步劝说的机会。

  [2]可愿:值得羡慕。

  [3]闳 (hong)夭:周文王臣。纣囚文王于羑(you)里,闳夭乃求美女、好马献给商纣,文王获释。见《史记·周本纪》。

  [4]周公:姬旦。周文王子,周武王弟。武王死,成王年幼,由周公代行政事。

  [5]忠圣:忠心而且贤明。

  [6]孰与:何如。谓商君等人的值得羡慕,跟闳夭、周公相比怎么样呢?

  [7]弗若:不如,比不上。

  [8]君之主:指秦昭王。君:敬称范雎。任忠:任用忠良。

  [9]惇(dun)厚旧故:对故交厚意相待。惇:宽厚。

  [10]胶漆:像胶和漆一样粘固。 比喻亲密无间。这句说:他的贤明能与有德才之士结为一体。

  [11]义:有信义。倍:通“背”,背弃。

  [12]君:敬称范雎。设智:施展才智。设:用。

  [13]安危:安定危局。修政:修明政治。修:整治。

  [14]批患:排除祸患。折难:消除灾难。折:摧,消除。

  [15]广地:扩大疆土。殖谷:增产粮食。

  [16]强主:加强主上的权力。

  [17]尊社稷:提高国家的威信、地位。尊:使尊贵,提高。

  [18]显宗庙:使王室显耀。宗庙: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用为王室的代称。

  [19]盖震:覆盖、震动。

  [20]彰:显扬。

  [21]亲幸:亲近,宠幸。

  [22]禄位贵盛:地位高,俸禄多。

  [23]三子:指商鞅、吴起、文种。

  [24]甚:超过。

  [25]窃:谦指自己,私下。危:忧惧。

  [26]日中则移:太阳当顶后便要向西偏移。

  [27]常数:通常的道理,必然的规律。数:理。

  [28]盈缩:伸屈。

  [29]国有道二句:《论语·卫灵公》有类似的话。仕:做官。

  [30]飞龙在天二句:见《易·乾·九五》。原意是说龙飞在天,乃腾升之象,有利于见大人(大官),可以显达。这里用以比喻范雎受昭王重用,位尊爵显。

  [31]不义而富且贵二句:见《论语·述而》。意思是:对于用不正当手段取得的富贵,我毫不动心,视之轻如浮云。此乃规劝范雎要看轻眼前的名利。

  [32]雠:报,报复。

  [33]至:达到,满足。

  [34]无变计:不改变打算。即不思退路。

  [35]翠:翠鸟。鹄(hu):天鹅。

  [36]势:形势。此指地势、环境。这句说:不是它们生长的环境离开死地不远。

  [37]惑:诱惑。饵:引诱的食物。

  [38]苏秦:战国时洛阳人。曾游说六国合纵抗秦,为纵约长。后纵约为张仪所破,遂至齐为客卿,齐大夫使人刺杀之。智伯:春秋时晋国大臣,与韩、赵、魏几家大臣皆有封邑。智伯势大,求地于韩、魏,皆与之。求于赵,则不与,智伯约韩、魏伐之。赵私与韩、魏求和,反兵灭智氏。见《史记·赵世家》。

  [39]辟辱:避免侮辱。辟:通“避”。远死:远离死亡。

  [40]制礼:制定礼法。

  [41]度:限度。

  [42]止:止境。

  [43]溢:自满。

  [44]失:违背。这句说:时常依正道行事而不违背它。

  [45]承:先后相承。

  [46]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指齐桓公曾九次会合诸侯,一次平定东周王室内乱。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匡:正。

  [47]葵丘之会: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夏,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在今河南兰考东)。是年秋,复会诸侯于葵丘,桓公有骄傲自满的情绪,一些诸侯便背离他。

  [48]畔:通“叛”,背叛。九:言其多。

  [49]陵:欺压。

  [50]夏育:周时卫国勇士。太史噭(jiao):其人未详。叱呼骇三军:大声喝叱可吓退三军。

  [51]庸夫:平常人。

  [52]乘:登。这句说:这些都是在到了极盛时,而不回头想想盛极必衰的道理。

  [53]俭约:谦逊而自我约束。俭:谦卑的样子。这句说:不愿退居下列、保持谦逊而招来的祸患。

  [54]禁奸本:堵塞犯罪的根源。

  [55]尊爵必赏,有罪必罚:是说对于位尊爵高的人,亦是有功必赏,有罪必罚。

  [56]平:齐一,划一。权衡:秤锤和秤杆,量物轻重之具。

  [57]调:调节。轻重:指轻重、缓急。

  [58]决裂阡陌:商鞅废井田制.掘开原来作为井田疆界的田间道路,以扩大耕地面积。决裂:破坏。阡陌:田间的小路。

  [59]静生民:安定人民。一其俗:统一习俗。

  [60]耕农:从事农业耕作。利土:使地尽其利。

  [61]无二事:谓致力于耕战,不务他事。

  [62]稸(xu):积蓄。

  [63]兵动而地广:军队出动就能扩展土地。

  [64]车裂:以车撕裂人体,俗称五马分尸,古代酷刑之一。商鞅佐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富强,孝公死,遭诬陷,车裂死。

  [65]持戟:拿武器的士兵。戟:古代兵器。

  [66]举:攻取。夷陵:楚邑名。楚先王的坟墓在此。故址在今湖北宜昌东南。

  [67]南并蜀汉:事在秦惠文王时,与白起无涉,此泛言之以显白起之战功。蜀:国名。在今四川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大家都爱看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