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且吾闻之》原文、翻译及鉴赏

【导语】:

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钩[3],篡也;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4],世主不臣而乡里不通[5]。乡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于齐[6],则亦名不免为辱人贱行矣。臧获

  昔者管夷吾射桓公中其钩[3],篡也;遗公子纠不能死,怯也;束缚桎梏,辱也。若此三行者[4],世主不臣而乡里不通[5]。乡使管子幽囚而不出,身死而不反于齐[6],则亦名不免为辱人贱行矣。臧获且羞与之同名矣,况世俗乎[7]!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8],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9],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10]。曹子为鲁将[11],三战三北[12],而亡地五百里。乡使曹子计不反顾,议不还踵[13],刎颈而死,则亦名不免为败军禽将矣[14]。曹子弃三北之耻,而退与鲁君计。桓公朝天下[15],会诸侯[16],曹子以一剑之任[17],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18],颜色不变,辞气不悖[19],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20],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21]。若此二士者[22],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23],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24],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25],立终身之名;弃忿悁之节[26],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27]。愿公择一而行之。

  【段意】 此为书信内容之三。提出不拘小节不重小耻而以建功立名为重的人方能成就大事,以解除燕将的顾虑。连举管仲、曹沫为例,他们这样做了,结果功成名就。此二榜样,可择一而效法之。书信完。

  字数:590

  注释

  [1]规:拘守。

  [2]恶(wu):憎恶。此句说,把小耻当成耻辱的人不能建立大功业。

  [3]昔者以下六句谓,(从世俗的眼光看来,)过去管仲射齐桓公中衣带钩,是臣子夺取君位的犯上行为;他辅佐公子纠失败,弃主而不为之死,是贪生怕死的表现;他甘心被绑,戴上镣铐,由鲁押到齐,是极为耻辱的事。遗,弃也。

  [4]三行:三种行为。

  [5]乡里不通:同乡亲友不同他交往。

  [6]乡使以下二句说,当初假如管仲宁可坐牢而不出狱,宁可殉难于鲁而不回到齐国,那他也就难免永远落个人品污秽、行为卑贱的恶名了。乡:通“向”,过去;从前。反:通“返”。

  [7]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以上二句说,连奴婢尚且羞于与之相比,何况世俗之人呢!

  [8]缧绁(lei xie):拘系犯人的索绳,引申为囚禁。此二句说,因此管仲不以个人被囚为耻,而以天下不治为耻;不以未殉公子纠之难为耻,而以声名不立于诸侯为耻。

  [9]为五霸首:指其后管仲得鲍叔牙推荐,辅佐齐桓公,使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五霸: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说法不一。

  [10]烛:照耀。

  [11]曹子:即曹沫,春秋时鲁庄公的臣子,曾劫持齐桓公,令其退出侵鲁之地。

  [12]三战三北:三次领兵战齐,三次失败。北,败逃。

  [13]计不反顾,议不还(xuan)踵:不肯回头多加考虑,不肯从容地计议。还踵:旋转脚根,后退。还,通“旋”。

  [14]禽将:被擒之将。禽,通“擒”。

  [15]朝天下:朝见天下。

  [16]会:会盟。

  [17]任:凭借。

  [18]枝:通“支”,抵住。坛坫(dian):坛台。

  [19]以上二句说,面不改色,说话不乱。悖:谬误。

  [20]一朝而复:一个早上就收复了。

  [21]威加吴、越:声威所及,远达东南的吴国和越国。

  [22]二士:指管仲、曹沫。

  [23]此句说,并非不知顾全小的廉洁,讲究小的操守。

  [24]绝世灭后:身绝于世,名灭于后。

  [25]此句说,因此抛开个人一时受辱的忿怨。感忿:愤慨。

  [26]此句说,捐弃使人一想起来就痛感不快的失节。忿悁(yuan):忧忿。

  [27]以上二句说,因此功业可与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比美流芳,名声可与天地共久长。三王,具体指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弊,通“毙”,死亡。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经典文学作品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特别推荐
大家都爱看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网jdwxzp.com 2016-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