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三十五章·老子》原文及鉴赏

【导语】: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注释〕 执:掌握。大象:指道;因为道无处不在,所以为宇宙间最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注释〕 执:掌握。大象:指“道”;因为“道”无处不在,所以为宇宙间最大的“象”,如《十四章》说:“无物之象”。 往:归往、归附。 安:“安,犹乃也”(王引之《经传释词》)。太:读为“泰”,两者通,有安、宁的意思。奚侗《老子集解》说:“安宁,平和,通泰,皆申言不害谊。”蒋锡昌《老子校诂》说:“严复云:‘安,自繇;平,平等;太,合群也’。以今人所习之新名词,强合之《老子》。” 乐:音乐。饵:《说文》:“饵,粉饼也”,指一种美味食品,即美食。 既:《广雅·释诂》:“既,尽也。”

  〔鉴赏〕 本章老子继续论“道”、颂“道”。老子指出“道”是视无形、听无声、言无味的大象,宇宙万类都在用它而用之不尽;王者如能掌握它,天下就能平和安泰。

  具体而言,老子继其他章节讲到“道”之无形无名之后,于本章将这种无形无名的“道”称为“大象”;这种无形无名的“大象”(“道”),按老子说来是:“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用王弼在《老子指略》中的话来说是:“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所以只能“不温不凉,不宫不商,不炎不寒”。因为“不温不凉,不宫不商,不炎不寒”,所以就能“包统万物,无所犯伤”(王弼《老子·三十五章注》)。这也即如上述提到的那样:只有无规定性的“朴”方可散为“器”。反之如有形有象则难以包通万物,这就是王弼在《老子指略》中接着说的:“若温也则不能凉矣,宫也则不能商矣,形必有所分,声必有所属,故象而形者非大象,音而声者非大音也。”这也即如上述提到的那样:散器则难返成“朴”。

  正因为“道”有此特征,所以老子认为人如掌握大象,天下必归往(“执大象,天下往”),这照王弼解释是:“不温不凉,不炎不寒,不宫不商,无形无识,不偏不彰,主若执之,则天下往也”(王弼《老子·三十五章注》);反之如有偏有倚、有炎有寒,也必有所取舍、有所倾斜,则天下也必不会都归附,也必会造成愤怨,产生差别,天下就会不太平,所以老子认为只有掌握“大象”,可以“安平太”。

  由此,老子联系到“乐与饵”——五音与五味;然而,“酸甜苦辣咸”只能分别适合部分地方的部分人,“宫商角徵羽”也是如此,唯有淡乎中和方可适合任何时空中的任何人,故也可用之不既(尽)。再从养生角度来说,美乐厚饵必荡人心神爽人口味,但也必有所害,唯有淡乎中和方可养人,所以魏源在《老子本义》中说道:“唯无浓酽之趣者,故亦无倾危之患……故无味之味是为至味,终身甘之而不厌;希声之声是为大音,终身听之而不烦;无象之象是为大象,终身执以用之而无害,推之蛮貊而可行,放手四海而皆准,所谓天下可往者。”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经典文学作品

热门推荐
作品人物网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金瓶梅 诗经 史记 聊斋志异 楚辞 论语 道德经 庄子 山海经 颜氏家训 曾国藩文集 安徒生童话 格林童话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 中国寓言 经典寓言 经典童话 成语故事 网站地图 编制招聘网
为你解读好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jdwxzp.com 20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