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 学:河上公注: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河上公注:日益者,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 学:河上公注: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河上公注:日益者,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 学:河上公注:“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河上公注:“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为学日益:陈鼓应说:“为学是指探求外物的知识活动。这里的‘为学’,范围较狭,仅指对于仁义圣智礼法的追求。这些学问是能增加人的知见与智巧的。”(《老子注译及评介》) 道:指自然之道(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日损:指日以消损情欲妄为。 取:河上公注:“取,治也。”蒋锡昌说:“《广雅·释诂》:‘取,为也。’《国语》二十四:‘疾不可为也。’韦解:‘为,治也。’是‘取’与‘为’通,‘为’与‘治’通。故河上公云:‘取,治也。’”(《老子校诂》)无事:无为。 有事:犹有为。及:犹若也(高亨《老子正诂》)。
〔鉴赏〕 本章老子认为与“为学”求知需要日益积累相反的是,“为道”则要“日损”:去妄,以至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地步,这样万民才能各得其生、各得其养,无战争动乱而足以统一天下。
吴澄《道德真经注》在评论本章的“无为而无不为”之旨时说道:“因言无为无不为之旨,故云即古之取天下者,只是无为盛德而人自归之;必用智力而有作为,何足以取天下哉?”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无为”境界呢?老子提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对此,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说:“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道谓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这就是说,这些“政教礼乐之学”足以产生智巧情欲,并以智巧情欲日益增加为目的,而这种情欲智巧日益增加则天下必定生事扰攘,戎马仓皇,干戈相见。
所以,老子要人走“为道”的道路,以“情欲”日损为目的。以致达到“无为”、真纯朴质的境地,这样就能起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万民各得其生、各得其养,无战争亦无动乱,以此为政则足以统天下。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