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玄经》全称《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是南北朝道教的重要经书。托太上老君为张道陵所说,实成书于南北朝末。撰人不详。有敦煌写本,《正统道藏》收录第7卷。 《三洞奉道科戒》著
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清代创作最繁荣、取得成就最高的小说类型,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其中,《儒林外史》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开始
2024-09-29
《升玄经》全称《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是南北朝道教的重要经书。托太上老君为张道陵所说,实成书于南北朝末。撰人不详。有敦煌写本,《正统道藏》收录第7卷。 《三洞奉道科戒》著
《升玄经》全称《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是南北朝道教的重要经书。托太上老君为张道陵所说,实成书于南北朝末。撰人不详。有敦煌写本,《正统道藏》收录第7卷。
《三洞奉道科戒》著录本书10卷,敦煌经P2474残本书卷8有“为之制《经》三万余言”句,《经》即指本书。该书存佚情况如下:卷1—4佚,敦煌经P2391、P2495、DX517、DX901、S107等所得该书残页,卷次不详,当属卷1—4。卷5《善胜还国品》,敦煌经P2990起卷首残54行。卷6《开缘品》,敦煌经P2560残100行至卷末。卷7《中和品》,《正统道藏》太平部所收《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议疏》为完帙,敦煌经P3341残233行至卷末。卷8《显真戒品》,敦煌经S6310起卷首总残10行,P2474残227行至卷末。卷9《无极九诫品》,敦煌经P2750起卷首至第四诫,P2430起第五诫至卷末,合为完帙。敦煌经P2343所残122行、S6241所残45行,据日本人大渊忍尔拟为本书第10卷。另外,《三洞奉道科戒》所录灵宝经目中,有《太上升玄步虚章》一卷,《步虚注》一卷。旧说为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撰。《正统道藏》洞玄部收有《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当即其书。此疏文与上述《正统道藏》太平部所收本书卷7《中和品述议疏》,文例相同,多条列教理教义次序,归趣“重玄”,此为隋唐之际道士著述惯例,故疑疏文为其时道士所作。《无上秘要》录本书部分章节,可作参校。另有《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300余数字,与本书理趣相通,有唐道士司马承祯颂、元道士王玠(混然子)、李道纯注,皆收入《正统道藏》。
该书反映出由魏晋南北朝道教重方术祭炼、肉体飞升向隋唐道教重宗教义理、精神超脱的转化。如关于存想,魏晋南北朝道教注重存想身内外各真神的名字服色、形象制度,认为想身内神可以存神,想身外神可得感应。而《升玄经》所说的“十想念”,则属宗教义理,是对教理教义的思考,卷5《善胜还国品》述“十想念”说:“一者思念道法无有差别,大小深浅,犹如虚空,无分别想。二当思念圣人威神悉皆等同,无优劣想,三当思念圣人之恩,起慈父想。四当思念经,生乳哺想。五当思气法师,生慈母想。六当思念一切有识禀受形质若干不同,或好或丑,长短白黑,皆如幻化,非有常法,皆归消灭,死病臭烂,无一可贪之想。七当思念圣人形想端严、华色丰洁,然亦非常,会有迁变,非定一想。……”该书对“道”的解释,也开隋唐道教重玄学的先例,如说:“夫真道者,无不无,有不有,生不生,灭不灭,去不去,来不来,贤不贤,圣不圣,一不一,异不异,能觉两半者,岂不体之乎。”(卷6)重玄学者说“道”非有非无,不生不灭,道与众生不一不异,语多类上引。两半也是重玄学者常用的概念,指有无等对立的双方相互否定后的统一。
另外,《升玄经》还反映出南北朝末南方道教与北方道教相融合的趋势。如关于最高神问题,南朝道教尊元始天尊,北朝道教尊老子(太上老君),《升玄经》将二者合而为一,说:“吾以五气固流八极,或号元始,或号老君,……出幽入冥,待应无方,运造天地,成生诸神”。(卷8)唐初道教多本此说,并进而编造老子应世化生故事。
《升玄经》是南北朝末至唐初期道教所尊奉的重要经书,《隋书 ·经籍志》说:道教“所以讲经,由以《老子》为本,次讲《庄子》及《灵宝升玄》之属。”该书对隋唐道教重建思想体系,曾有过很大影响。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原文: 熙宁二年二月庚子,神宗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
2022-12-02
原文: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禁卫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
2022-12-02
原文: 祥兴二年二月,崖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日:“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日:“国亡不能救,
2022-12-02
原文: 高宗建炎三年,辛未,兀术入建康。杜充叛,降金。癸酉,帝闻杜充败,谓吕颐浩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其
2022-12-02